外国评级公司了解城投吗?

2021-07-18 22:22:17

来源:窗口君 窗口说


有做外币债的机会,接触了很多的外资评级公司,比如国际三大家。以美元债为例 ,城投债在美元债占比很低,远低于地产和金融机构的AT1还有其他的金融债券,因为城投在国内融资比较容易,境外对城投公司整体并不感冒。

所以城投境外发行的量很少,但这两年可能有逐步增加,但好名字的城投境外发债仍旧很少。用数字说话,中资美元债中,现在存量大概是2070支,市值9520亿美元, 而城投中仍304支(不是主体),总市值只有804亿美元。不完全统计,但大面上是对的。城投债真的很少,而且基本没有什么流动性,反正我想买的债,基本找不到量的样子。

搞得我这个只想买城投的,一直得不到想要的名字。

那为什么会这么少呢?究其原因,评级公司和平台公司二者之间的相互看不惯,更看不懂。境外评级公司一般给境内的城投债评级都很低,而且难以沟通,他们不能理解地方政府与城投之间的微妙关系,这可能是文化的问题,也可能是社会制度的问题。

而且他们有一种叫作种族的优越感,而且很强烈,记得2016年,给我们国家评主权评级的时候,弄了一个负面,原因是地方债务和隐性债务的增长,汇储的减少,资本外流,最重要的是,提到了政府改革扭转经济能力的不确定性(记得我当时看完之后想笑。),随后,很多国内的企业也跟着被降级了,虽然国内并没什么感觉,但对于做境外业务的公司,其实还是产生很大的影响。而且很多公司躺枪。

回顾看,当时降级的行业原因是什么呢?评级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,商贸企业,当时这些行业的债券大跌,老外应该还是比较信这个评级符号的,虽然那时候的存量债券不大。当时的原因是国内经济下行,消费和投资疲软,商业企业利润在下滑。还有一部分是公司收购、股东注资、盈利预警等,大宗商品下格下降,产能过剩,汇兑损失。

发现没有,基于财务数据的判断,基于数字的展望,看到没有,这可能存在精确的错误。

那时候,房地产可不是像现在这样,0利率展望下的资产慌,地产的高收益可是相当的香,那几年买房地产债的,大部分都赚到钱了,国内也很担心,地产要违约,但就是没有出现。那两年如果是因为外部评级的变动,去做交易,很容易误判。

因为看了这些信息,而且相信,从那之后,我基本没有买过地产债(傻了),也没有再碰过钢铁水泥这些。但事后看,这些评级变动虽有道理,但如果信了,也影响你的投资收益。

没有想到,后面的供给侧改革,没有想过我们伟大的制度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,更没有预料到,美国先加息之后,又开始QQE。所以,老外并不了解中国,甚至是美国自己。

脱离国情的评级是存在失真的可能性,而对于城投的理解更是这样。外国有一套很全面的评级体系,我记得前不久有标普的信评人员在普及他们的评级模型 ,为进入国内做准备,我看完发现,对于城投,政府的支持力度(隐性担保)在模型中占有权重并不高,可能就是市场上说的,数据派,算账的。但对于软实力,认识还是不够的,这些并不体现在报表中。

我记得前几天和渣打的人讨论国内的城投,他们觉得现在城投监管不断的趋严,城投违约是时间问题(仔细想想好像对,但也不对),十几万亿的城投债,违约率是0,这是不可思议的。现在很多城投暴露了严重的问题,政府也无力救助。

我说,你们并不了解中国,城投简单看报表或者数据并不能展示全貌。而且你们对中国债务问题的研究也并不完全对。之后他们就bababaababababbabaaba!@#%!#%!@%!%@#$!%@$#^#%$^*$

很显然,他们并不了解我们,对我们的制度也不了解,后面回了一句去研究一下过去2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做的努力(站位就是这么高)。 和他们做业务,对于城投债去做REPO他们并不喜欢,反而是银行次级债或者外资的债他们可能偏好高一些。

这明显和国内的偏好是完全相反的。我们搞城投是必然的,他们还瞻前顾后,所以,城投在境外发债并不多,也可以理解了,相互不了解,又没办法沟通。反倒是地产,只要是收益够高,那么投标的倍数,肯定不会让你失望。地产逻辑他们看得懂,所以大量地产债得以发行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总之,老外还是比较刻板,固执,仅仅字面意思。对于报表和信息披露很重视,对于城投的内部关系,人情事故,大到领导升迁小到酒桌饭局,老外不懂,也学不会。他们更不会明白,社会主义制度下,政府执行力的高效,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魄力和执行力。对我们的中央,一无所知。

国内有人评价,老外评级关注的是中长期,那按索罗斯说的, 长期而言企业都会倒闭,那你还搞不搞债?中长期的方向并不能指导你投资,而且个人感觉,外资有意降低评级的,背后原因不用说也懂。

当然有人说,他们这么做也算公正,这么说的就比较肤浅了,还记得08年危机的时候,那些有毒资产、CDS一堆AAA,统统AAA,怎么解释呢?为什么那几家评级公司会被全球谴责?我就不信资本主义下的评级公司,能有多先进。

还是以我为主,结合国情,自己看,评级下调,可以关注,不要太往心里去,而且美元债,绝大部分还是中国在买。做美元债的,很少不吐槽这些评级公司,也不是什么好鸟。

当然,也不能完全这么否定下去,先进经验,可以学的。

当然,老外这次评级下调的大部分在境内也是有问题的主体,哪怕他们不降级,我们也能知道这是什么主体,所以,评级下调,也用不着大惊小怪。因为我们清楚如果是好名字的城投,也一样得不到理想的评级的,毕竟是老外嘛。

再说了,评级本身也是一种主观行为。在国内花钱都可以解决的事。